全身振动目录

1.《全身振动训练及其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价值》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翁长水

2.《全身振动训练在老年康复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张丽博士

3.《振动疗法新进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康复科-王颖教授

4.《全身振动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频率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朱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5.《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驱干肌痉挛的影响》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李哲博士

6.《全身振动与骨质疏松症》沈阳体育学院-丁华-人体科学学院教授

7.《30hz全身振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航空医学科研训练中心-李志香教授

8.《全身振动训练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上海体育学院-李玉章-上海体育学院训练学院副教授

9.《全身振动训练对老年人下肢下肢功能和慢病疾病影响的研究与进展》上海体育学院-谭景旺-吴雪萍

10.《全身振动训练治疗腰疼的研究进展》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医学康复-王雪强博士研究生

11.《全身振动刺激在脑性瘫痪患者临床康复中应用》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樊瑜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系工程学院

12、《全身振动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中华临床医师杂志-汪宗保-安徽中医大学

13、《不同频率全身振动刺激对运动员,下肢肌群力量训练效果的对比研究》体育科学杂志-任满迎-河北师范大学人体科学专业硕士 

14、《工作场所全身振动的测试与评价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陈力教授)

PROJECTS

1. Weng Changshui, Director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Department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Whole-Body Vibration Training and Its Value to Motor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2.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Whole Body Vibration Training in the Field of Geriatric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PLA General Hospital - Dr. Zhang Li

 

3. New Progress in Vibration Therapy,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Renj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 Professor Wang Ying

 

4. "Effects of Whole Body vibration stimulation on Walking frequency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 Zhu Juan -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Center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5. The Effect of Whole Body vibration Training on dry drive muscle spasm in Stroke Patients,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 Dr. Zhe Li

 

6. Whole Body Vibration and Osteoporosis, Professor of Dinghua School of Human Science, Shenya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7. "The effect of 30hz Whole Body Vibration on Osteoporosis", Aeronautical Medic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er - Professor Li Zhixiang

 

8. Progress in Whole Body Vibration Training and Its Applic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 Yuzhang Li -- Associate Professor, School of Train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9.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Influence of Whole Body Vibration Training on Lower Limb Function and Chronic Disease in the elderl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Tan Jingwang, Wu Xueping

 

10. Research Progress of Whole Body Vibra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g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s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 Wang Xueqiang, PhD candidate

 

11. Application of Whole Body Vibration stimulation in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palsy,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 Fan Yubo -- School of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Biology,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12, "The effect of Whole Body vibration training on knee Osteoarthritis"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 - Wang Zongbao - 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3.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Whole Body Vibration Stimulation on the strength Training of Athletes and Lower limb muscle Group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 Ren Manying - Master of Human Body Scienc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全身振动及其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价值

全身振动及其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价值

全身振动及其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价值

全身振动及其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价值

振动疗法新进展

振动疗法新进展

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干肌痉挛的影响

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干肌痉挛的影响Des

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干肌痉挛的影响

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干肌痉挛的影响

《全身振动与骨质疏松》

沈阳体育学院-丁华-人体科学学院教授

《全身振动与骨质疏松》

沈阳体育学院-丁华-人体科学学院教授

《振动疗法新进展》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康复科,王颖教授

《振动疗法新进展》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康复科,王颖教授

《上海体育学院》

李玉章-上海体育学院训练学院副教授

《上海体育学院》

李玉章-上海体育学院训练学院副教授

《上海体育学院》

李玉章-上海体育学院训练学院副教授

《上海体育学院》

李玉章-上海体育学院训练学院副教授

《全身振动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频率的影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朱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全身振动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频率的影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朱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全身振动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频率的影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朱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工作场所全身振动的测试与评论研究》

哈尔滨医科大学-陈力教授

《工作场所全身振动的测试与评论研究》

哈尔滨医科大学-陈力教授

《工作场所全身振动的测试与评论研究》

哈尔滨医科大学-陈力教授

dida doctor
dida doctor
dida doctor

《30HZ全身振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航空医学科研训练中心-李志香

《30HZ全身振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航空医学科研训练中心-李志香

《30HZ全身振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航空医学科研训练中心-李志香

《30HZ全身振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航空医学科研训练中心-李志香

《不同频率全身振动刺激对运动员》

体育科学杂志-任满迎-河北师范大学人体科学专业硕士

《不同频率全身振动刺激对运动员》

体育科学杂志-任满迎-河北师范大学人体科学专业硕士

《不同频率全身振动刺激对运动员》

体育科学杂志-任满迎-河北师范大学人体科学专业硕士

《不同频率全身振动刺激对运动员》

体育科学杂志-任满迎-河北师范大学人体科学专业硕士

dida doctor

《上海体育学院》

李玉章-上海体育学院训练学院副教授

《上海体育学院》

李玉章-上海体育学院训练学院副教授

《上海体育学院》

李玉章-上海体育学院训练学院副教授

《上海体育学院》

李玉章-上海体育学院训练学院副教授

dida doctor

《全身振动训练在老年领域应用的研究发展》

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张丽

《全身振动训练在老年领域应用的研究发展》

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张丽

《全身振动训练在老年领域应用的研究发展》

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张丽

《全身振动训练在老年领域应用的研究发展》

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张丽

垂直声波振动原理

Vertical acoustic vibration

采用创新的理疗科技技术,产生3-50HZ紧密频率,以垂直声波振动方式,通过不同的体位,角度,频率和强度,刺激人体的肌肉,骨骼与神经,来达到所需要的健康效果。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物理治疗及保健的科学方法。 

嘀嗒医生

全身振动运动训练(WBV)是一种应用于理疗康复和保健的被动运动,其最大特点是能够以较小的负荷到达高效的运动效果,在防治骨质疏松和关节炎,疏通血管,激活细胞,促进能量代谢,刺激脑神经,改善肌力和运动肌能,调节全身经络系统等有着独特的功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膝关节以关节软骨退化、骨细胞代谢失调、关节 周围发生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性变化的慢性、退行 性关节疾病,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又可称为 老年性膝关节炎,常以膝关节红肿、胀痛、僵硬、 活动欠佳以及下肢肌无力为主要的临床表现【。随 着社会逐步迈入老龄化,人们现阶段的生活水平不 断地改善,中老年人的KOA的发病率却逐年增高。虽然治疗 手段众多,但仍然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积极探索新的防治和控制KOA发生和发展的治疗技术,不仅对临床上治疗效果有很大帮助,还对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减轻社会、个人、家庭的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全身振动训练(whole body vibrationexercise,WBVII)作为非手术治疗的全新观点康复手段之一,近几年在临床上逐渐得到应用。

WBVE或称全身振动疗法(whole body vibrationtherapy,WBVT)起初是体育中一种新兴的肌肉力量训练方法,是用较小的负荷做功,有效地提高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肌肉力量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现更多地运用于航空医学、运动医学、康复训练等多元化方面。这种训练方式通过机械振动和外部抵抗负荷引起神经反射,从而促进肌肉产生不自主收缩。改善肌肉功能,同时使骨骼进行反复性压力刺激,进而完善肌肉一骨骼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康复训练。关于WBVE技术治疗KOA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属于较新领域,对WBVE技术治疗此病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作用机制只是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WBVE技术治疗KOA更深层次的分子水平效应以及能否制定一套统一的治疗方案和具体的振动剂量,则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嘀嗒医生

声波振动训练对重症康复患者的影响

1.肌肉骨骼系统2.循环系统3.感觉运动系统4.内分泌系统5.疼痛

 

A.对肌肉骨骼系统:1.振动对肌梭(肌梭受体)的激活,直接对复杂的肌肉-肌腱以及周围的肌肉组织均有作用。2.对肌肉连续刺激,使肌肉内几乎所有的运动单位都被同时激活,运动神经传到骨骼肌的振动兴奋冲动快速且连续,骨骼肌完全强直收缩,能够提高机体肌肉爆发力,增强肌肉耐力。3.高频低幅振动治疗能够产生非生理性机械应力,刺激骨的生成和重建,增加骨密度(BMD)。

B.循环系统:体内液体输送增加是由于牵张反射和振动反射引起的交替肌肉收缩和放松增强的活化作用,其结果是产生更好的代谢性能,增加氧气和氧分传输,增强静脉回流,改善淋巴流动,进而最深层细胞的营养传输被激活,清除毒素和改善免疫系统能力增强。2振动训练期间和之后机体的周围组织灌注增加,平均血流速度加快,血流速度的阻力指数明显减小,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且在相同的振动频率下,振幅越高平均血流速度增加越快。

C:感受运动系统:在主动肌和协同肌迅速而有力收缩的同时,腱梭的兴奋能使对抗肌及时而充分地放松,从而提高了肌肉收缩的效率。实验证明,振动力量训练在增加屈肌力量的同时,伸肌力量也得到相应的增强。

D:内分泌系统:机体在短时间(8-12分钟)振动内能产生大量的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并通过不同的振动训练处方如:控制运动频率、振幅和休息比率可  实现荷尔蒙分泌增加,同时达到皮质醇、“压力荷尔蒙”反应的内分泌动态稳定。

E:对疼痛的影响:

1.当疼痛被传递,几乎总是伴随着肌肉骨骼功能障碍。一旦疼痛开始,感受以两种类型的神经纤维传输到脊髓和大脑。(一组传输途经是刺激大而快速的机械感受器(肌肉纺锤体);另一组是刺激更小的、更慢的痛觉受器。)

2.使疼痛不敏感或降低疼痛的一种方法是刺激机械感受器。研究表明刺激较大直径的机械感受器(如:肌肉纺锤体和高尔基腱器官)能够降低有效信号传递痛觉受体的速度3.肌肉振动能够降低慢性肌源性疼痛,提高痛阈。

3.振动训练可能为痉挛的肌肉和缺血区域提供一种无意识的“关闭”开关以缓解疼痛。

4.其他效应:刺激淋巴系统清除了痛觉神经递质、合成代谢的荷尔蒙和神经递质。

  •  

  • 声波振动训练在康复训练中的优势:

  • 提高痛阈,抑制疼痛反馈:机械感受器反馈用来抑制疼痛反馈(疼痛阈理论);激活原来休眠的肌梭(运动)感受器;振动训练促进“神经-肌肉再教育”(Neuro-Muscular Re-education),再教育必须是积极的训练(消极恢复虽有利于减轻疼痛,但无益于恢复神经功能)。

  •  
  • 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躯干痉挛:
  • 1.全身振 动激活肌梭和 Iα传入纤维,通过振动肌肉介导以提高大脑皮 层兴奋性[14],我们推测此过程可能将调整躯干前屈痉挛患者 的桥网状脊髓束功能,有助于大脑神经功能的重建,并进一 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 2.全身振动反复刺激竖脊肌肌 梭传入纤维,特别是初级肌梭末梢纤维的兴奋性,导致γ运动 神经元冲动频率加快、强度增加,而γ运动神经元的兴奋能进 一步引起竖脊肌梭内肌收缩并维持竖脊肌肌梭兴奋的传入, 反馈性增加牵张反射和运动神经元输出的强度,从而增加竖 脊肌肌力[15],同时振动刺激通过减少交互抑制及脊髓上抑制 以降低拮抗肌腹肌活动,进而降低腹肌张力,实现腹肌与竖 脊肌相互协调及平衡能力[14]。
  • 3.全身振动刺激可诱导突触前抑制以降低腹肌张力,其通过激活腹肌的 Iα抑制神经元[16],同 时降低运动神经元递质的释放,使得单突触反射减弱[14],导 致腹肌的兴奋受到抑制而使其肌张力降低。
嘀嗒医生

全身振动训练在老年康复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全身振动训练在老年性疾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

全身振动训练是一种新兴的应用于老年人群肌肉-骨骼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康复治疗技术,在改善骨质疏松、增强骨骼 肌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步态功能以及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骨关节炎和肌少症的康复治疗中发挥独特优势。本文对其应用于老 年人群肌肉-骨骼-关节系统康复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综述

1.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对于老 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高频低幅的全身振动训练作为一种生 物力学干预措施,能明显增加患者腰椎骨密度,延缓股骨近端 骨丢失[10],降低跌倒和骨折发生率,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尤其适合超重及肥胖的老年患 者[11- 12]。对于同时伴有老年骨关节疾病患者,全身振动训练 后,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和股骨颈抗骨折能力均有所增加[13]。全身振动训练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在于:机 械振动所产生的应力直接或经由肌肉传导产生的挤压力和剪切 力间接作用于骨组织,当局部的有效机械应力足以引起骨组织 发生形变时,即可刺激骨祖细胞-成骨细胞活性,抑制骨溶解 过程,从而促进骨密度的增加[17]。另一方面,振动过程中,骨 骼肌的频繁收缩在大量增加肌肉血液供应的同时,也增加骨皮 质的血流量,使骨组织内环境保持中性,加速骨细胞钙离子和 其他营养物质的供应和吸收,促进骨形成[18]。亦有研究表明, 中等强度的机械振动刺激使睾酮、生长因子等增殖性激素的血 清水平提高,可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 化,增加骨胶原和骨基质合成,从而提高骨密度[19]。

2.老年性肌肉力量下降和骨骼肌减少症:人体衰老的过程伴随着神经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渐进性减退,称为老年骨骼肌减少症(sarcopenia),简称肌少症[20], 是一种以肌肉质量、体积以及肌肉力量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老 年人群高发病症[21]。在 70 岁以下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 13%~ 24%,80 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则超过 50%。肌少症的临床后 果是,使老年人更加虚弱,步态异常、平衡功能下降;下肢肌 力的下降与老年人运动的衰退直接相关[22-23],使老年人行走、 坐立等各种日常活动完成困难,增加跌倒、致残和丧失自理生 活能力的风险[24-25]。

3.平衡和运动功能障碍:平衡(balance)是指身体静止状态、运动以及受到外力作用

时能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稳定性的能力。平衡和运动功能(mo- bility)都是维持人体日常活动的基本前提,其功能障碍不仅会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骨 质疏松症等常见疾病以及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给老年 人及其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31]。综合性康复治疗包括肌力增强训练、平衡训练、步 态训练、按摩、关节被动运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训练等。上述方法均可有效延缓平衡和运动 功能减退。但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运动负荷和强度很难掌 握,也存在一定损伤风险,而且常规训练方法耗时较长,康复 效果尚有待提高[32]。因此寻求更为安全有效的训练方法,对老 年人特别是已经存在一定运动功能障碍的高龄老年人具有重要 意义。而全身振动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一需求。

4.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是以某些高危环境因素为启动因子、腹型肥胖为主要发病基础、胰岛素抵抗为重要致病 环节、心血管损害为其严重后果的临床症候群,是老年人群的 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和老 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 题。

全身振动训练在老年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优势:

全身振动训练区别于其他力量训练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能够 以较小负荷达到有效运动效果,不会造成过重的心肺负担,对 老年人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的影响较小。而且在增强 肌肉力量的同时,对人体的平衡、肌力、骨密度、运动功能及 血液的激素水平等多系统功能也产生正性影响。全身振动训练还能增强神经肌肉协调性,同时改善屈肌和伸肌肌群的功能, 避免因屈-伸肌力量发展不均衡造成的肌肉拉伤。全身振动训 练还具有操作简单、训练时间短等优势,因此更适合运动功能 受损、长期卧床、制动的虚弱或失能老年人群[49]。证实全身振动训练为治疗老年人群肌肉骨骼系 统疾病、增强康复效果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新方法。

嘀嗒医生

全身振动训练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Original authorization

直接刺激法 在实施时,将振动器直接放置在肌腹或肌腱的位置上,而振动器的固定 方式则是通过手握或是橡皮带的固定。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有学者利用一种小型圆桶状的 振动器(vibrator),放置于肌腹或肌腱上以诱发身体的张力性振动反射[3],例如:Hagbarth与Eklund(1966)对偏瘫患者进行振动刺激,发现振动刺激能激活肌肉的本体感受器,反射 性地引起不随意收缩的肌肉产生收缩,电生理学上把这种反射定义为强直振动反射(Tonic vibration reflx,TVR)。

间接刺激法 则是将振动器放置在欲训练肌群的远程,振动波通过身体的传递到达拟 训练的肌群上,例如:站在一个上下振动的平台上做蹲姿动作,这种全身式的振动训练对股 四头肌来说就是一种间接训练。这种全身性振动训练仪,是一种放置于地面上,可供双脚或 单脚站立而达到振动全身的振动器。目前各种振动训练器多属此类,例如:Nemes Bosco system(意大利)、Power-Plate(美国)、Galileo-900/2000(德国)、Pneu-Vibe Pro,等等。但 是,这些产品的振动模式均以或上下垂直振动或以中间轴为转轴的上下摆动式的单维振动产 品,即以规则的正弦波式振动方式。2004年出现了以三维任意随机组合振动的器械SRT产品 (德国),打破了以往的垂直正弦波振动模式[4]。

振动训练的应用及其作用效果

全身振动训练法作为竞技运动中一种外加振动刺激的力量训练方法,体现在 以相对较小的负荷量来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使肌肉收缩力量得到明显的提高。但目 前国内在运用振动刺激进行力量训练的经验尚不足,科学、成熟的训练方案有待商榷,特别 是最佳的训练强度、振动频率和振幅等。这些方面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 讨,在理论和实践中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有效振动力量训练体系。

力量和快速力量反应(Strength and Power responses)神经肌肉活性(neuromuscular activity)

柔韧性反应(Flexibility responses)代谢系统的反应(Responses of Metabolism System)

平衡能力(Balance Performance)康复医疗领域(Rehabilitation / Physical Therapy)

查看更多
联系方式